深圳要打造产业“三化”发展标杆
日期:2024-04-02 来源:深圳特区报
■ 周余义
提要
加快形成产业智能化发展新格局,一是要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二是要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产业绿色化发展新优势。一是要着力培育更具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二是要加快构建全国领先的现代低碳治理体系。
加快拓展产业融合化发展新空间。一是要创新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要深入推进数实融合。
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特征。深入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是我国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圳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基础好、发展活力足、更新迭代快,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有条件进一步加强探索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打造标杆,为全国加快实现产业“三化”即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贡献“深圳路径”“深圳经验”。
加快形成产业智能化发展新格局
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抓住大模型、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跃迁式发展的机遇窗口期,以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契机,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用足用好“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的综合政策优势,广泛面向全球吸引更多顶级的人工智能企业和创新资源汇聚,努力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等全过程创新链的发展中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培育若干基于大模型创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一大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人工智能企业,助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抢占全球智能经济时代制高点。
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在高水平打造城市“数字底座”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和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规划和部署,聚焦算法、算力、数据等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核心领域,集中全市优势资源,全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积极联合港澳龙头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有序建设一批国家级、城市级、企业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探索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相关标准,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体系,有效降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使用门槛,提升人工智能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加快构建产业绿色化发展新优势
着力培育更具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深圳绿色低碳科技领域布局早、发展快、领域广,已形成全国领先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先进核能、光伏、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电化学储能等技术领跑全球,节能照明、节能家电、直流建筑等新技术持续迭代创新,为绿色低碳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此,深圳应抓住绿色低碳产业新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基础优势,重点面向核能、光伏、海上风电、智能电网、燃料电池、氢能、高能量密度储能、碳汇等前沿细分领域,强化资源和平台整合,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创新完善绿色金融支持,持续增强绿色低碳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高效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新增长点,提升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和能级,为全市产业绿色化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加快构建全国领先的现代低碳治理体系。作为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深圳一直以来都是城市低碳治理的重要探索者、创新者、引领者,可通过率先构建全国领先的现代低碳治理体系,为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综合来看,深圳构建现代低碳治理体系需重点从以下方面发力。政策法规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积极争取碳排放双控改革试点;企业责任方面,要加大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引导力度,积极推行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探索实施碳标签制度,打造深圳碳标签品牌,支持企业加强碳资产管理;全民行动方面,要加快完善全民参与的碳普惠体系,建立健全激励政策,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市场体系方面,要着力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序扩大碳市场交易覆盖面,优化配额分配方法,建立配额储备机制,提升碳市场调节服务效能。同时,探索推动绿色电力、用能权交易、绿证交易等各类绿色交易市场融合发展。
加快拓展产业融合化发展新空间
创新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加快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以服务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为核心,以科技研发、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文化创意、绿色金融、节能环保及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为突破点,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产品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实施重大示范工程,着力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自主开展服务化转型,延伸发展个性化定制、集成总承包、共享制造、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企业由单纯的产品生产者、提供者向提供“产品+服务”“制造+服务”的总承包服务商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入推进数实融合。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工业第一城”的产业基础优势,以“20+8”产业集群为先导,实施数智赋能工程,有序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在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应用,大力推广“5G+工业互联网”“AI+智能制造”发展模式。优先支持龙头制造企业将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领域专用模型应用到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运营管理等工业生产全过程,积极推进无人工厂、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示范引领全行业加快向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协同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以中小企业所急需的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为切入点,积极打造若干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高增值的智能装备、关键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等共享服务,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赋能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执行所长】